首页 游戏手机 正文

联想乐phone s2 一代人的记忆,再见了,联想手机

一代人的记忆,再见了,联想手机

很可能,又一个手机品牌,可能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但这次的主角,着实出乎了机哥的意料。

拯救者——这个背靠国产巨头联想的品牌,最近竟传出了将被「全线裁撤」的消息。

消息的来源,是某社交平台上,一位认证为联想员工的网友。

据他所说,未来的联想手机,很可能就只剩收购来的「养子」摩托罗拉了。

虽然,目前联想还没有给出正式回应。

但回想起联想手机,过去十几年磕磕绊绊的经历。

机哥又觉得,此事成真的概率,着实不低...

乐 Phone:出道即巅峰

对一些年轻的机友来说。

「联想手机」,基本可以和「拯救者游戏手机」划等号。

但也就是十年前,联想还是国内机圈实打实的巨头。

收购摩托罗拉后,联想曾一度荣登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苹果三星。

「中华酷联」的大名,听过没呀?

当年的联想手机,是真的很酷。

最初,给机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联想在 2010 年推出的

乐 Phone

这外观设计,说是「出道即巅峰」也不过分:

红、黑、银的配色,圆润的机身线条。

颇有钢铁侠的风范,未来科技感是拉满了。

配置方面,乐 Phone 在当年就采用了 AMOLED 屏幕、高通处理器,和三星、HTC 肩并肩。

最有意思的,还是它的交互设计。

当时的安卓手机,个个都标配实体的「三大金刚」按键。

过分点的,还能给你整个「四大天王」。

但联想偏不,它对交互有自己的想法。

这手机的正面,没有半颗实体按键,更没有轨迹球那种老古董。

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四叶草」呼吸灯。

只要在这块区域滑动、长按,就能实现返回、呼出多任务、回到桌面等操作。

要知道,它搭载的系统可是安卓 1.6

那时候,谷歌自己怕是都没想明白,安卓手机该怎么优雅的交互。

此时,距离魅族发布 mBack 也还有整整 5 年。

乐 Phone 这套操作,恐怕就是安卓机上最早的「手势交互」了。

同时,呼吸灯还与桌面的四叶草 UI 遥相呼应。

用户看到这个四叶草, 就能联想到「回到桌面」这一操作。

这与 iPhone 用 Home 键暗示圆角矩形图标的设定如出一辙。

从这个细节,咱们就能看出来。

当年的联想,做手机时的确有一些独到的追求。

这还不算完,乐 Phone 的机身上还有一个 9Pin 接口。

这个接口的作用,是用来外接实体键盘

瞬间,一台安卓机就变身为黑莓那样的效率神器。

这个键盘扩展坞的底部,还拥有一块后备电池,和一对立体声扬声器。

写到这,机哥自己都有点错愕。

2010 年就能整出这么酷的手机,这是我熟悉的那个联想?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惋惜。

初代乐 Phone 上极度超前的设计,在后续的机型中,竟然没有得到一丝丝的保留。

在苹果推出 iPhone 3GS 后,联想拿出来的竞品,是初代乐 Phone 的续作——乐 Phone P70

如果机哥不说,你们想象得出,这款看上去十分路人的手机,是刚刚那台乐 Phone 的正统接班人吗?

在 P70 上,联想不仅抛弃了原本圆润、充满金属感的设计语言。

手势交互、外接扩展坞等功能更是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联想着重宣传的「商务长续航」卖点。

后来,联想推出了乐 Phone S880,它长这样:

看上去,已经和营业厅充话费送的手机,没啥区别了...

当时,联想推出它的目的,是为了应对 iPhone 5 的「4 英寸大屏」。

于是,S880 的最大卖点,就是拥有一块 5 英寸的「巨屏」。

除此之外,设计上再无亮点。

机哥知道你们想吐槽什么:

它们和那个堪称先驱的初代乐 Phone,除了名字之外,还™有任何相似之处吗?

而这,正是机哥对联想手机 20 年沉浮最大的感慨——

它总能推出同时代领先、甚至超前的产品设计。

却总是无法坚守最初的理念,在竞争的浪潮中迅速迷失自我。

同样的故事,在联想的其他产品线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K 系列:生不逢时

乐 Phone 泯然众人之后,联想开辟了 K 系列产品线。

这个系列的特色,是方正硬朗的设计 + intel 处理器。

这两项卖点,在 2013 年的联想 K900 上达到了巅峰。

设计上,它不仅仅是线条硬朗,更是直接用上了拉丝金属和铆钉元素。

背面「intel inside」的 Logo,在当时发烧友的心中也颇具地位。

看看这个橙色版本,哪怕过去十年,依然能让机哥喊出一句「帅爆了」。

顺带提一嘴,它的代言人也相当硬核,请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科比。

尽管,x86 架构在当时的安卓生态中,遇到了不少兼容性问题。

K900 硬汉到极致的设计语言,已足够它在智能手机历史上留下名字。

可惜,它的命运和乐 Phone 殊途同归。

此后,K 系列这个名字消失在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联想的高端产品线 VIBE 系列。

处理器,也换回了高通芯片。

此后联想的又一款出圈之作,是再一次全新推出的产品线——

联想乐檬

乐檬:冲高失败

2014 年,正是红米和魅蓝打得头破血流的时代。

此时联想半道杀出,推出了一代神机——乐檬 K3。

在红、蓝两家疯狂内卷「性能」的时候。

乐檬 K3 却另辟蹊径地,在千元机市场打出了「音质牌」。

在它的背面,配备了「三磁钢立体声双扬声器」,这让它的外放音质在同价位一骑绝尘。

随后,乐檬 K3 还跟随红米 Note,推出了 K3 Note。

配置上,它搭载当时的发哥神 U MT6752、5.5 英寸 1080P LCD 屏幕。

「K3 Note 天籁版」,还在背部加装了陶瓷振片扬声器。

平放在桌面的时候,可以与桌面产生共鸣,提供更好的外放音质。

按照这个剧本,乐檬系列本应成为互联网市场的「红黄蓝」御三家。

可惜——没错,机哥又要说可惜了。

联想为了让乐檬「冲高端」,推出了首款高端产品乐檬 X3。

售价直接翻了一倍多,从不到千元飞跃到 2499

不仅配备了专业的 HiFi 芯片,外观上还完全对标自家的高端 VIBE 系列。

注意这个 VIBE,等会儿也要考的。

但它好巧不巧,赶上了高通最 Hot 的一代——骁龙 810/808。

尽管乐檬 X3 采用的是相对好一些的 808,但还是难以改变冲高失败的命运。

阿米:这剧本我熟啊。

随后的乐檬系列,不得不再次回到千元市场和红米卷。

然而此时,它的道心已经乱了。

在红米 3 强势推出后,联想甚至都顾不上自家的产品命名逻辑。

直接把乐檬 K5 改名成「乐檬 3」,紧跟红米发布。

随后,乐檬又改回了原本的命名规律,推出了最后一代「旧乐檬」——乐檬 K5 Note。

之后,难掩颓势的乐檬就被联想大刀阔斧地砍掉了。

直到 2019 年才以套壳摩托罗拉 G9 Power 的形式,推出了乐檬 K12 Pro。

但大家心里都知道:它,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乐檬了。

VIBE Shot:昙花一现

刚刚提到,在乐檬的同一时代,联想还有一个高端产品线 VIBE。

然而这个系列,真是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存在感。

唯独除了一款手机——联想 VIBE Shot

彼时,恰好也是国产手机开始重视影像的时代。

VIBE Shot 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款全身心投入影像体验的旗舰手机。

除了搭载 1600 万像素的后置相机,它的边框上还额外增添了两颗实体键:

一颗拍照键,一颗专业模式切换按键。

加上这个方正、简洁的机身线条,就差把「索里索气」写到脸上了。

机哥敢大胆地说,VIBE Shot,就是当年我心目中设计感最好的手机。

对,没 有 之 一!

但凡,这个双实体按键 + 主打影像的思路,能够在后续的产品中延续。

那么如今咱们提起「影像旗舰」,心中除了 HOVM 之外,多少也会有 VIBE 系列的一席之地吧。

可惜,现实总是没有如果。

就连当年 VIBE 系列搭载的 VIBE UI,也走上了「四叶草」乐 OS 的老路——彻底砍掉,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接下来,又双叒叕是新产品的故事了。

ZUK:遗憾离场

说起 ZUK 这个品牌,估计不少机友印象会清晰不少了。

在 2015 年,它多少也能和小米、魅族等互联网品牌抢抢风头。

甚至在营销上,直球 Diss 阿米和阿魅阉割性能。

联想在 ZUK 身上给予的期望也不低,专门为它打造了一套新 UI—— ZUI。

直到现在,ZUI 还活跃在联想旗下的手机和平板上。

只不过 ZUK 本身嘛,就远没有这么长寿了。

作为一个全新出发的品牌,ZUK 的命名方式非常简单易懂:

第一代就叫 ZUK Z1、第二代就叫 ZUK Z2。

抛弃了联想过去那种花里胡哨的命名方式,和小米等新生代厂商看齐。

交互上,还用上了类似 mBack 的 U-Touch。

设计上,虽然 ZUK Z1 不说惊艳全场,但也足够简洁耐看。

ZUI 虽然比不上 MIUI,但在当年那个大家都还不那么成熟的时代,依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资源的角度来说,ZUK 也不像锤子、魅族等小厂。

背靠联想,供应链和资金不应该成为它的枷锁。

就算起步晚了点,早期有过一些品质上的翻车。

但只要坚持做下去,假以时日,总能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realme、iQOO 等品牌,不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来的?

再不济,像如今的 moto、努比亚一样,也不是不可以。

ZUK Z2

然而,联想似乎不打算给它这个机会。

仅仅成立两年后,ZUK 品牌就这么彻底消失了。

原因可能是不赚钱,可能是内部变动,也可能是「集团方向调整」什么高大上的理由。

作为外人,我们也只能猜测。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拯救者系列一样。

不知不觉,机哥已经洋洋洒洒写到了几千个字。

然而每一个小章节之间,都难以形成什么规律和联系。

不是机哥的笔力不如从前。

实在是联想旗下的手机,它就是这么个奇葩的更新节奏。

乐 Phone,被联想做死了;

K 系列,被联想做死了;

后来的 VIBE、乐檬、ZUK...都难逃被腰斩的命运。

如果说,联想手机做不下去的原因是缺钱,机哥是百分之百不能接受。

和联想历代手机同期的品牌,像华为的 P 系列、小米的数字系列、三星的 S 系列、甚至索尼的 Z 系列,都活到了现在。

华为 P1

在机圈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哪家没有过低谷呢?

可现在打开联想的官网,在「手机」一栏中,最显眼的就是摩托罗拉的产品。

拯救者的存在感,是越来越低了。

拯救者未来的命运,是否真的会像各位前辈一样,机哥现在还不得而知。

如果联想真的打算将资源梭哈到 moto 身上,认真的一代代更新下去,那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就像当年它收购的 ThinkPad 系列一样。

希望这次,「联想大刀部」,真的真的,不要再发威了。

图片来自网络

当设计代替性价比:从设计的角度解读 Nothing Phone (2a)

如果把 Off-White, Acne Studios 的款式卖到优衣库的价格,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把宝马,保时捷的外观放到 B 级车上,市场反应如何?

Nothing Phone (2a) 也抛出了类似的问题:对于一款 ₹23999 (约为人民币 2078 元)的手机,能否用设计代替性价比,消费者又是否买单?

根据 Nothing 官方发布的数据,Nothing Phone (2a)在开售 60 分钟内售出了 6 万台。对比 20 天售出 10 万台的Nothing Phone (1) ,Nothing Phone (2a) 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正向反馈。那么,Nothing 是如何打造这款手机,消费者又为何买单?在 Nothing Phone (2a) 开售一月有余的时间点,我们将视野聚焦,站在设计的角度解读 Nothing Phone (2a)(下文中简称「2a」)和他的品牌 Nothing。让我们先从 2a 的外观说起。

用亲和力抵消廉价感

2a的细节

精致、好看是我第一次把 2a 拿在手里的直觉反应。就连对数码产品不太感冒的家人看到 2a 的第一反应也是「好看」。

作为第一款名中有 a 的「青春版」Nothing Phone,2a 传承了 Nothing Phone 的设计语言和全部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四边等宽的屏幕、居中对齐的音量和电源按钮、细节丰富的透明背板… 但与此同时,2a 的设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三款 Nothing Phone 的背面

对比 Phone(1) 和 Phone(2),我发现 2a 的诸多设计调整展现出了 Nothing 产品中少见的性格——亲和力,具体表现在材质结构和标志性的背板上。

材质与结构的亲和力

除了屏幕玻璃,2a 的外表部分均是塑料材质。铝合金中框 + 玻璃背板在 2a 上换成了白色塑料中框 + 略带灰色的透明塑料背板。塑料呈现出的哑光观感和温和触感代替了金属和玻璃夺目光泽和微凉温度,这让 2a 看上去和摸上去都少了些距离感,多了些亲和力。

金属与塑料

从侧面观察,2a 的整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透明背板没有包裹在中框之内,而是整个附加在了中框之上。

中框和背板

这种并不常见的结构使得背板的四周有空间去制造「视觉缓冲带」,这个缓冲带从正面看是不透明的灰色,但只要稍带角度就会看上去更加透明,视觉体验十分微妙。

缓冲带

在此之上,2a 的背部边缘没有继承 Phone (1) 的锐利和 Phone(2) 的暧昧弧度,取而代之的圆润的过渡,而过渡也恰好发生在缓冲带上。视觉和触觉上都让背板边界更加圆滑,亲和力取代了锐利。

背板设计的亲和力

背面,是每款 Nothing Phone 最大的特点,2a 的亲和力也在这里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2a 的背面

2a 背部的排布手法与前作大相径庭,Phone(1) 和 Phone(2)更加均匀分散,2a 则十分集中。一个横向的小凹槽将 2a 的背面明确切分成了上动下静的两个部分。

上半部份集中了所有「动」的元素:正中间眼睛一样的横排摄像头、位于右上方的麦克风和闪光灯、外圈的三条 Glyph Interface 灯带。这些元素有些是输出装置(如灯带),有些是输入装置(如摄像头),输入与输出即所谓的「动」。

动与静

而下半部份则是完全的「静」:由几片看似排线和屏蔽罩的元件组成。这些元件的面积比较大,密度较低,没有任何外显的输入输出功能,更像是管道(Nothing 官方的材料中,这部分的灵感源自 Massimo Vignelli 的纽约地铁地图设计),传达了一种「支撑并联通了上半部份」的观感。

2a 制造的「动与静」对比的目的仍然指向了「亲和」。因为这种动与静的比例、密度、顺序都和我们熟悉的的动植物构造十分相似。比如向日葵,花是动的,茎是静的。

2a与向日葵

不仅是植物,动物也是如此。比如猫猫狗狗的脸,甚至‍♂️人脸都有同样的特征。我们与他人对话时,视线聚焦的范围就是人肩膀以上的区域,位于上方的面部用来感知和表达,是动;下方的肩颈支撑着头部面部,是静。

2a 和动物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类似于人们会将汽车大灯想像成车的眼睛的认识习惯,当我们看到 2a 的背面也会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亲切感觉便会自然产生。如果说 Phone(1) 和 Phone(2) 的背面想让你联想到电影《降临》中的外星生物,那么 2a 的背面想让你联想的就是《怪物电力公司》中的萨利,亲切感直线上升。

这个特点在 2a 的宣传物料中亦可见一斑:2a 的形象大使从 Nothing 惯用的动物(章鱼、甲壳虫、青蛙等),变成了一双可爱的眼睛。而且这双眼睛就来自于机身上横向排列的摄像头模组本身,同时也是宣传语中的 「Fresh Eye」。2a 的宣传中没有借用其他事物赋予疏离感,而是把一个机身元素拟人化,这也构造了亲和力。

2a 的宣传物料

材质、结构、背部设计、宣传材料… 2a 的每一个角度都体现着亲和力,竭尽全力消除距离感和刻意的高级感。但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

2a 塑造亲和力的目的

问题的答案或许要回归现实:这是一款售价 ¥2000 左右的产品。带着这个条件再次审视 Nothing Phone (2a) 的设计,可以做出这样的主观臆测:

改用塑料材质,是因为玻璃+金属成本过高结构变化,是因为这样工艺更简单背板边缘的缓冲带,和中框接触的一面就是不透明的灰色,这是为了遮盖下方的胶水背板元件重排,是因为这个价位不会有无线充电线圈,灯带数量也必须减少,所以原本的设计不成立了

相比起「亲和力」的设计故事,这份臆测显得不太光鲜亮丽。但无论你相信哪个故事,刚刚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Nothing Phone (2a) 塑造亲和力的目的,是为了把「降低工艺成本」合理化。换句话说:与其在 ¥2000 档用塑料硬拗金属、玻璃、大理石等高端质感,不如诚实地运用塑料本身的特性去做设计。

Nothing的竞品们

这样的设计思路,让 2a 站在了「塑料廉价,金属高端」的鄙视链之外,把客观的成本限制转化为了主观的设计调节,把「不得不这样做」转化成了「我们想这样做」,用主动塑造的亲和力抵消了被动接受的廉价感。终极目的,则是让 2a 在 ¥2000 档上仍然可以将「设计」作为卖点,而不是卷入满是巨人的性价比红海。

以上,就是 2a 作出变化的原因。当然,尽管 2a 的变化很大,但它仍是一款 Nothing 味道十足的产品,仅凭其透明元素即可得知。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浮出水面:Nothing 为什么选择了透明设计,为什么万变不离其宗,透明设计的合理性又在哪里?现在,我们从 2a 的表面进入 Nothing 的设计语言,试图寻找透明背后的答案。

用透明作为潮牌名片

先不卖关子:这个答案与「亲和力」恰恰相反。在 Nothing 的话语体系中,透明代表着对主流审美与主流设计理念的反叛。这要从我们为什么对透明材质如此喜爱说起。

透明的魅力

O,吉冈德仁设计

作品中大量使用透明材质的设计师吉冈德仁曾在一篇采访中说道:

我对透明度着迷,因为它永远不是静态的。当光线遇到透明物体时,它们会自动开始变化并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光是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几乎把它当作一种可以被塑形和操纵的材料。

诚然,透明材质的光泽和多变令人着迷,它既可以没有任何颜色,又可以和任何颜色才生互动。设计师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颇有魅力的材料,在我看来透明材料的魅力主要是「揭秘的乐趣」和「独特的观感」。

揭密的乐趣

透明材料首次大量出现在数码产品上,是在七十年代的监狱中。为了防止囚犯在数码产品内部藏匿违禁品,许多监狱内的数码产品都采用了透明外壳。透明的外壳主动地向所有人「揭秘」了设备的内部,进而提升了安全与效率。

监狱中的科技

以实用为出发点的透明外壳意外地产生了独特的美感。到了九十年代,透明材质被许多数码产品使用,目的从安全与效率变成提供「揭秘」的乐趣。

之所以揭秘会有乐趣,是因为大多数数码产品工作起来如同一个黑箱魔术,精心设计的外壳包裹住了其内部元器件,充满了未知。比如被塑造成香蕉形状的电话听筒,这种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但并非元器件工作需要的样子。此时,透明材质就像一档魔术揭秘节目,揭开了黑箱魔术的谜底。(有趣的是,某些透明电话来电时也会亮起机身内的灯光)

Unisonic 6900

优秀的「揭秘」往往做到了「能看到」且「似乎能看懂」两点,这不仅需要透明外壳,还需要对内部元件进行加工,达到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大概理解的程度。毕竟,魔术的谜底如果是魔法的话就没意思了。

一些产品会为实现透明外壳而重新调整内部构造,这是最理想办法也是成本最高的做法。比如经典的 Harman Kardon SoundSticks 4。

Harman Kardon SoundSticks4

对于内部更加复杂的产品,常用的手法是使用颜色对内部元件进行标注。比如上文中的透明电话和 Kano 的 Computer Kit Touch 为关键元件增加了鲜明的颜色帮助我们看懂。

Kano Computer Kit Touch

对于集成度更高的手机,由于内部元件的美观程度和可理解性都难达到可以直接示人的标准,直接采用透明外壳或许无法收获一个理想的结果。比如出自吉冈德仁之手的 LG Fx0 背部观感略显混乱,虽然达成了揭密,但秩序感和美观度打了折扣。

LG fx0

同时,为了透明外壳对手机内部进行重构并不现实,一个新的方法随即出现:使用设计手段,对内部进行「重构」,构出一个不完全真实但更加美观更易理解的内部景观。本文的主角 Nothing Phone 正是如此,但在 Nothing 之前,还有一位饱受争议的前辈——2018 年发布的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在透明背板下层的上半部分是一块没有实际功能的电路板,而这块电路板也是争议所在:真正的元件另在他处,我们看到是一块为了透明而透明的假谜底,难免画蛇添足之嫌。

小米8透明探索版

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设计称不上是错误,甚至很有探索精神,如果将真实的内部呈现出来,既不美观也很难看懂,为此制作一个电路板填充进去是合理的做法。引起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非实用的设计用在了以性价比为追求的产品上,消费者的预期与设计目标产生了分歧。

而同样使用「重构内部+透明背板」配方的 Nothing Phone,用更能自圆其说的设计规避了画蛇添足之嫌:透明背板下是精心设计过的一整面夹层,夹层表面的排线、螺丝、线圈等等元素都是能看懂的样子。并且 Nothing 将部分真实的结构容纳进了这个夹层中,以 Phone(1) 为例,录像灯、部分排线、Glyph Interface 灯带都是真实的。以装饰为主要目的的夹层被有了实用意义,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不是完全的假象,而是美化过的真实,化解了画蛇添足之嫌。

拆开 Phone(1) 的背板

恰好,前段时间我也经手了一款透明背板的产品:由 Bitmo Lab 出品的 BANG!CASE,设计过程中也参考了许多优秀的透明设计作品。这款手机壳的特点在于其搭载了一颗类似 Action Button的独立按钮 BANG!Button,为操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了实现 BANG!Button 功能,BANG!CASE 内拥有真正的电路板、蓝牙模块、电池、充电接口等一般手机壳上没有的东西,可以说为「揭秘」准备了足够多的料,所以早期版本的 BANG!CASE 是一块完全透明的玻璃。

早期 BANG!CASE

这个版本第一眼看上去很酷,但揭秘的乐趣消失地也很快,原因是 MagSafe 磁片和电池之外的元件都很难看懂。与此同时,软性电路板和电池焊接处的工艺虽然达标但不够美观。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在透明玻璃内外增加了装饰图案,也是一种对内部元件的「重构」。设计这些装饰图案的规则是:图案符合其位置下方元件的作用(比如电池附近的图案必须有电池的暗示)。这样一来图案就成为了元件的标注,解决了看不懂的问题。同时用一些块状的图形遮盖相对凌乱的部位,加强层次感。

BANG!CASE 最终设计

独特的观感

除了可以揭开外壳下的原理,透明材质与光线交互时呈现出的水晶一样的光亮质感,透明材质的价值也可以是一种单纯的视觉体验。

带有颜色的半透明材质可以构成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比如任天堂、索尼、微软、世嘉都推出过透明外观的主机。

透明游戏主机

彩色透明的经典作品 iMac G3,将两种不同颜色不同透明度的透明塑料拼接碰撞在一起,上半部份轻盈,下半部分稳重。屏幕周围的透明外壳下层还可以看到纵向的纹理,是一款令人想要仔细端详的设计。

iMac G3

除了彩色透明,无色透明也有独特美感。iMac G4 延续了「透明」的线索,无色的透明作为机身的最外层,与白色的内层结构配合构成层次感。

iMac G4

这种手法在 Power Mac G4、Power Mac G4 Cube 以及他们的配件上继续发扬光大。注意,G4 系列上的透明材料应用手法已经和 G3 有了区别:透明材质下层已经不再是真正的电子元件,而是一个不透明的内层。

Power Mac G4 Cube

没错,Nothing 的无线耳机电池仓、Nokia 的 Asha 500 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透明材质作为壳体,真正的电路和电池被包裹在一块不透明的白色塑料中,仿佛穿了两层衣服。

Nothing 的无线耳机电池仓、Nokia 的 Asha 500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透明外壳的数码产品,The Verge 整理的「透明科技文艺复兴」专题可以让你过把瘾。你或许已经发现,透明在数码产品的历史中出现了断层,它短暂地消失在了数码产品身上,曾经流行的透明被否认了。

主流审美对杂质的否认

让我们暂时把视角拉到 Apple 身上。

作为数码产品领域公认的工业设计第一梯队,Apple 的产品外观和工艺影响了整个行业,被许多品牌追随。那个曾打造出经典透明外观 iMac G3 的 Apple,工业设计也发生了不少变化,逐渐放弃了透明材质。对比iMac G4 和 iMac 2013,已经明显不是同一理念下的产物。

iMac G4 与 iMac(Late 2013)

这个变化的线索,正如 Jony Ive 在 iOS7 的宣传片中所描述的苹果设计理念:「简约(Simplicity)、清晰(Clarity)、高效(Efficiency)」,概括来说可以是——去除杂质(unclutter)。

iOS7 宣传片

那些因精度不够而产生的接缝、因材料原因产生的质感的差异、因装饰目的存在的元素都可以算作需要去掉的杂质。去除杂质让产品更加纯粹,聚焦于其本质功能上,同时也会显得更昂贵,因为只有更精密的仪器和更高成本才能去除这些杂质。这在 iPhone 7 JetBlack 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台至今最纯粹,最接近《2001太空漫游》中黑色方碑的 iPhone。

iPhone 7 Jet Black

现在的 Apple 更加坚定和自信地执行这一理念,甚至将「只是为了漂亮」的设计也纳入了杂质范畴,把设计追求放在更加纯粹的工艺和产品功能上,把去除杂质进行到底,以达到「意味深长与历久弥新之美」。这也是为什么近年的 Apple 产品会给人一种「设计水平倒退」的观感。

设计倒退

其实这种设计理念并非 Apple 首创,相反,「去除杂质」更像是国际主义、实用主义、包豪斯、迪特拉姆斯(Diter Rams)等先驱的集成体现。在迪特拉姆斯的设计十诫(Dieter Rams: Ten Principles for Good Design)中有四条与「去除杂质」十分契合的内容:

第二条: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好设计让产品实用第五条: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好设计是不张扬的第六条:Good design is honest. 好设计是诚实的第十条: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好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

必须承认的是,许多成功的产品都遵循着这个理念,「去除杂质」也成为当下设计师们的本能反应。当然,这种理念能够被市场和大众接纳,也有足够的合理性。第一,是生活物质不断丰富,对质量的追求超过了对数量的追求,去除杂质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是技术的进步让数码产品愈发复杂,纯粹且有规则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进而增强人们对产品的掌控感。第三,是工艺的进步降低了批量生产的成本,手工和差异成了稀有之物。

三种原因的共同作用,确定了主流审美对「杂质」的否认,去除杂质成为了一种设计正义。而仅提供装饰作用,降低工程效率,缺乏实际功能的透明材质也是在这个洪流中被归为杂质,这也是为什么 Nokia Asha 500、 Motorola Ming、Sony Xperia S、LG Fx0 等具有透明设计元素的手机都出现在 iPhone 确立为智能手机标杆之前。

那么,为什么当下的设计师重新拾起了使用透明设计的勇气,Nothing 选择透明设计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Nothing 使用透明材质的目的

潮牌

通过观察 Nothing 从 2020 年品牌发布到现在的产品、营销、品牌策划,这个数码行业中与众不同的品牌,其经营手法其实有迹可循:Nothing 并没有用一个传统的科技品牌的方式进行经营,而是像 Supreme、Off-White、Yeezy、Fear of God、BAPE… 等潮牌一样,Nothing 拥有许多潮牌要素:

抽象好记且特别的名字(Nothing)合作与联名(Teenage Engineering 作为创始合伙人)构建文化认同和社区(提出「科技应该是有趣的」的理念)社交媒体营销(精心运营的 Youtube 频道)独树一帜的设计(透明)

所以,我们应该将 Nothing 作为一个数码行业中的潮牌来看待。而这一猜测也得到了官方认定:Nothing 亚太区的 CMF(颜色、材料、工艺) 设计负责人 Jenny 在一期播客中也透露:Nothing 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数码潮牌」,透明设计语言则是 Nothing 成为数码潮牌的方法。

带着「数码潮牌」的身份,透明设计在 Nothing 身上就有了足够的合理性:视觉层面上,透明作为 Nothing 独树一帜的设计元素,和同类产品形成足够的差异;精神层面上,透明作为设计理念,体现 Nothing 对主流的反叛。

如上文所提到的,Nothing 为了在硬件上实现透明外观,使用了一种增加杂质,降低效率的做法。而在软件上,Nothing OS 中充斥着功能单一但装饰效果十足的小组件。无论软件还是硬件,Nothing 都与当下的主流设计理念背道而驰。而当背道而驰的透明设计在产品呈现出了不错的效果,便形成了对主流审美与设计理念的质疑和挑战。外显的透明和透明背后的精神成为了 Nothing 作为数码潮牌的名片。

这张名片让 Nothing 在数码产品领域拥有了独一份的竞争力。这就是 Nothing 产品万变不离透明的原因。

用设计代替性价比

文章至此,我们已经站在设计的角度上完成了对 Nothing Phone (2a) 和 Nothing 品牌的解读。但本篇文章的主角 2a 还有一个特别的角色:如同 Model3 之于 Tesla,2a是 Nothing 把配方带到了更广阔的中端市场,这张潮牌名片又有了新的作用——用设计代替性价比而2a 的出现,也侧面揭示了今智能手机市场的变化。

2010 年后的 iPhone 基本定义了如今智能手机的标准答案,许多品牌以追平标准答案为目标。这道题虽然曾经很难,大多时候只有「性价比」这一种解法,如今却游刃有余,不少手机可以在拍照、显示、续航、本地化、AI等多个单项上超过标准答案。高端旗舰市场已经做起了附加题,折叠屏手机、游戏手机、酷似相机的手机等等百花齐放。

而对于中端市场,「性价比」仍然是屡试不爽的答案,许多产品尝试以低上几倍的价格达到无限趋近于标准答案的体验。这台 2a 上同样适用,尽管成像素质和国内 App 优化仍然会成为不少人购买 2a 的阻碍,但基础体验确实足够优秀了,我无法迅速从聊微信、刷抖音、逛淘宝等常见场景中立即体会出 2a 和比他贵几倍的 iPhone 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是的,对于中端市场,达到标准答案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但也因追求极致性价而呈现出一种千篇一律的景象。

那么,在这个如此成熟而无聊的市场中,

设计又为何不能替代性价比,成为另一个答案?

This is a good start.

相关问答

2021好用的二合一笔记本有哪些推荐?-ZOL问答

联想YOGADuet2021款1人讨论2734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1)SmilingElaine2021好用的二合一笔记本推荐以下3款,个人认为比较不错,希望给你带来一些....

thinkpad S 系列好不好?-ZOL问答

ThinkPadS系列(S420和S220)是由ThinkPadEdge精锐版(E420s和E220s)升级而成的。,S系列是主打高端商务个人市场的,在性能上和传统的thinkpadT、X系列...

联想 家悦 s 525可以改装吗?_其他问答_系统粉

可以的,SocketAM3接口的主板,CPU可以升级到AMDX495595W版本。AMDX61055T125W,自己看下主板供电4相及以上的考虑。在加根8GDDR3的条子,换W.....

乐视2现在还值得购买吗?-ZOL问答

乐27人讨论3158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7)weixin_6l13eu2o不支持买乐视,配置或许不错,但实际使用是另一回事,感觉就是麻烦挺多的。我同学买的乐视...

联想 4250 s 参数?

参数如下中文名ThinkPadT4250s屏幕分辨率1600x900CPU型号Intel酷睿i55200U核心/线程数双核心/四线程屏幕尺寸:14英寸1600x900(13款)笔记...

联想 ThinkPadT440 S 好不好? 联想 ThinkPadT440 S 好吗-ZOL问答

联想ThinkPadT440S好吗举报笔记本电脑ThinkPadThinkPadX220T4人讨论881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4)wfawfa003ThinkPadT...

联想 100 s 电脑怎么样?

1.商务人士和学生比较适合2.屏幕太华丽会很费电,笔记本为了省电屏幕显示质量并不会太好。3.5代i7的核显和中低端独显差不多,游戏可以考虑换个高频内存条(抱...

联想 笔记本Model name是20022是什么型号-ZOL问答

sssswwwwssss电脑概览电脑型号联想20022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7旗舰版(32位/ServicePack1)CPU(英特尔)Pentium(R...

联想 家悦e R332的配置参数价钱-ZOL问答

基本参数型号有奖纠错家悦ER332(2G50G)类型有奖纠错家用台式机处理器有奖纠错AMDSempronX21802.4GHz处理器类型有奖纠错闪龙处理器频率有奖纠错2.....

苹果一体电脑怎样装 联想s2002 打印机-ZOL问答

到联想官网下载一个联想s2002打印机的苹果系统驱动,就可以安装了。有用(0)回复dskkunqtiljd联想快速启动按F12就可以选择以U盘还是硬盘启动了如果你只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