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10年无人问,“智能戒指”能被三星带火吗? 钛媒体焦点
想象一下,只需要一枚小小的戒指,就能完成对身体各项指标的监测,还能对睡眠、运动的信息进行收集,相比于戴在腕上的智能手表,戒指的“存在感”和佩戴时的“异物感”也明显更低。
“这么一款既科幻又实用的科技产品,为什么还没有成为生活中的标配呢?”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很显然,三星的研发人员也是这样想的。今年的MWC 24上,三星展示了旗下首款智能戒指,而官宣将于7月10日召开的全球发布会上,名为“Galaxy Ring”的新品也许就将与大众见面了。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2024年盯上“智能戒指”的品牌还不止三星一家,此前许多国内厂商包括华米、黑鲨以及玖治科技(RingConn)都已经发布了相关产品。
不仅是国内厂商,海外厂商也有不少,像韩国的VTouch、法国的Circular,也都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入局智能戒指赛道。而且从品牌的定位来看,目前智能戒指赛道既有老牌厂商,同时又有很多初创公司,也许2024年真的会成为智能戒指的“爆发元年”。
前世今生:10年发展无人问,三星入局天下知
也许很多人都是从三星的入局,以及国内厂商发布新品才第一次知道还有“智能戒指”这一类型的穿戴设备。的确,与同样定位智能穿戴设备的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戒指无论是概念产生、雏形出现亦或是发展速度,都要慢的多。早在1982年,随着Seiko推出Data 2000,就已经划定了智能手表的产品雏形。
而智能戒指的概念提出,都要追溯到21世纪初了。彼时,一些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始探索将传感器和通信技术集成到比手表体积更小设备中的可能性,但这些早期的智能戒指大多停留在概念讨论阶段,甚至连产品图纸和相关资料都很难找到。
2013年前后,可以说是整个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黄金时期”,Pebble智能手表、三星Galaxy Gear以及谷歌专为智能手表开发的Android Wear(Wear OS前身)推出,让智能手表一下子吸引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McLEAR推出的产品
有趣的是,智能戒指初次进入大众视野,也是在同一时间段。随着英国公司McLEAR发布了全球首款NFC智能戒指后,国内的果壳电子也发布了智能戒指GEAK Ring,可以说这两家公司都是智能戒指赛道的率先起跑者,但两者的结局却大相径庭,果壳智能的GEAK Ring随着自家手机发布后,互联网上便再也没有了它的痕迹。
而McLEAR直到2023年还在更新其产品线,推出了RingPay 2智能戒指,经过对两家产品和功能的分析,钛媒体APP分析认为,虽然两款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是通过NFC功能来解锁或者与其他产品互动,McLEAR却找到了一个更适合落地的场景,即围绕支付展开,等于这个单次续航可以达到数年的产品,可以代替手中的信用卡。
而GEAK Ring则主打联动解锁功能,同样是通过NFC技术,与手机靠近时戒指会驱动手机做出各种反应,比如智能解锁、浏览个人资料、交换个人信息、文件传输等。
GEAK Ring
但这款产品最离谱的地方在于竟然只支持自家的两款手机GEAK Eye 和GEAK Mars,这种“强制绑定”关系使得其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再加上戒指的外形设计过于浮夸、GEAK手机不被市场所认可,GEAK Ring的消失就不难理解了。
初代智能戒指发布后,实际上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NFC技术的局限性,其能够实现的功能太过有限,并且其后智能手表、智能手机都开始标配NFC,进一步挤压了智能戒指的存在价值。
直到2015年,一个新的品牌开始在市场中展露头角,它便是Oura。这家同样成立于2013年的芬兰公司,直到2015年才将首款智能戒指上架Kickstarter众筹平台,但产品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广泛关注,其后的2018年,第二代Oura Ring发布。
应该说Oura的出现,才奠定了如今主流“智能戒指”的形态和功能雏形,尤其是第二代Oura Ring,它已经可以提供很多与2024年只能戒指产品类似的功能,包括心率监测、体温监测和睡眠分析等等。
Oura推出的内置健康监测模块的产品
2020年,Oura又推出了第三代Oura Ring,进一步增强了健康监测功能,并且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推动智能戒指在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一切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因为同一时期甚至更早,智能手表的各个厂商们就已经开始着手于这些工作。
结合发展历史、产品迭代、技术布局以及市场认可度,Oura可以说是目前智能戒指领域比较成功的案例。2021年,其获得了1亿美元C轮融资,2022年估值已经达到25.5亿美元。
所以说,智能戒指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物种”,这条赛道上已经孵化出了很多成熟品牌,并且产品的功能路径也已基本清晰,一类是以NFC Ring为代表的,主打装饰性设计与长续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NFC功能使其具备一定的交互能力。
另一类则是以Oura Ring为代表的,在功能层面基本可以看作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指尖版”,具备各类健康数据监测能力,但往往续航和外形设计都比较受限,续航时间通常在一周以内,因此它更像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智能穿戴设备。
三星即将发布的Galaxy Ring显然也是后者相同的定位,之所以会受到关注,首先是三星品牌自身的影响力远比赛道中的初创公司要大的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三星此前作为第一批入局智能手表的企业,并且始终在智能穿戴领域保持头部竞争力的背景,让大众对其能否将智能戒指从小众产品变成大众消费品有所期待。
前景坎坷:苹果都不碰的“智能戒指”,真有潜力吗?
前文的智能戒指简史中,笔者还特意忽略掉了一个品牌,就是“苹果”。在智能穿戴领域,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行业影响力,苹果显然都在三星之上。
尽管其初代Apple Watch直到2014年9月才发布,但其却始终牢牢占据着智能穿戴领域TOP1位置,根据Canalys公布的最新数据,苹果在智能穿戴的全球市场中依然占据着20%以上的份额。
苹果智能戒指的相关专利设计图
也正是由于苹果在Apple Watch产品线获得的成功,外界纷纷猜测苹果是否会推出智能戒指产品。早在2015年,就有外国媒体爆料称苹果已经申请了多项关于智能戒指的专利,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心率监测、感应充电、Force Touch(压力感应)、Taptic Engine(触觉反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用于手势输入)等。
2020年左右,苹果又申请了新的专利,其中同样涉及智能戒指充当控制器,并在细则中提到“用于控制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界面”。此外,专利方面还包括与触控屏、信息提示相关的内容,该专利中写道:“环形计算设备还可以以触摸屏上的消息或图像、触觉执行器的脉冲或振动以及声音的形式从外部设备接收信息。”
而苹果智能戒指的最新动向则是与Vision Pro相关的,2022年底的专利中,提到智能戒指可以直接与AR/VR耳机一起使用并作为它的控制器。从手指上的“小号智能手表”到如今被认为其智能戒指将成为Vision Pro的操控工具,不管专利层面有多少动作,但事实是:苹果的“智能戒指”始终没有真正露面。
钛媒体APP认为,苹果迟迟不发布智能戒指,很显然是并没有看到该品类的独有优势。从智能监测层面来说,在Apple Watch可以满足所有需求,且因为体积更大可以放入更多传感器和大尺寸屏幕、大容量电池的前提下,智能戒指的存在成了功能上的“重合定位”产品。
而且以Apple Watch“一天一充”的体验来说,那些对手表睡眠时佩戴异物感较为排斥的用户,完全可以将智能手表与传统的机械手表一样处置,即白天佩戴、晚上摆在床头(智能手表则是对其进行充电)。
作为Vision Pro的操控器看起来似乎可行,不过这更多是与目前手势操作的并行方案或者是可以用于高精度操控应用的进阶外设而已,从现阶段来看,似乎并没有“必须”发展智能戒指的理由。
抛开苹果自身的产品与技术规划路径,“智能戒指”能否带来一场革命呢?
钛媒体APP给出的判断是较为悲观的。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戒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7%。同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总体行业规模为649亿美元,也就是说,智能戒指品类在发展了10年时间以后,依然是处于试水产品的状态。
现阶段的技术基础也是阻碍智能戒指发展的瓶颈之一,前文提到,如果是单纯的NFC功能,其形态限制、续航方面的掣肘大大降低,但能够带来的功能差异性也非常有限。然而,一旦扩大智能戒指内含的应用功能,势必需要增加更多传感器、芯片、电路结构,这也就会限制外观设计,并且对防水能力、抗碰撞磨损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种种条件的限制下,不仅会因为高度集成的硬件导致成本的上升,戒指作为一种配饰,其自身所应当具备的美学特性也会因为各种设计层面的问题受到影响。以目前已经上市的智能戒指产品为例,其售价在550-3000元不等,而所能够提供的功能,甚至连100~300元的入门级智能手环都不如。
“佩戴兼容性”也是智能戒指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
再加上很多戒指的单次续航只有一周以内,短的甚至只有3-4天,使得其在体验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除了以上这些原因,钛媒体APP还认为,智能戒指在佩戴上的“限制”也是影响其扩大受众的关键原因。
通常来说,智能穿戴设备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地适配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在设计上都会有较为宽泛的可调整空间,比如手表的表带、XR产品的头带等。但智能戒指在这方面的兼容性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通常入门级的产品会提供4-6个直径的尺寸可选项,而高端产品则多达十几个,这些都会作为成本附加到产品当中,影响到其规模化的能力。
同时,这也让线下体验的门槛变得很高,尤其是智能硬件相比传统的“首饰”,其品类中的丰富度很难支撑起独立的线下门店,更别提专门为此进行相关服务人员的配置和培训了。
所以,智能戒指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规避体验上的“短板”,也许小巧体积带来的无感佩戴可以成为用户愿意尝试的原因。但复杂的前置指环尺寸测量步骤、续航与产品体积上难以平衡再加上偏定制化的产品规格会大大降低其二手流通价值,使其现阶段注定会成为小众产品,而这些问题,就看新的入局者如何去解决了。(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
明年双十一用比特币支付?马云爸爸不会答应的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编:记得关注哦!
事实上观念的阻碍就像一张纸,勇敢的往前迈一步就会捅破,一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可能就会柳暗花明。一年一度的“双11”光棍节如期而至,各大电商们也卯足了劲儿比拼实力。其中,区块链技术创新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内容。
近日,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就表示,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参与今年“双十一”的海外产品溯源,相当于给每个产品贴上身份证。
据悉,装上了区块链“身份证”的商品品类包括进口钻石、进口奶粉、进口保健品等。此外,五常大米、茅台、平武蜂蜜等商品也将采用区块链溯源技术。
区别于过往商家自主录入商品信息,这将能够实现永久溯源、防止信息虚假,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用户可以知道每个产品原产地、产品信息。
阿里的友商京东则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了“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接入超过500家国内外top品牌商,超过10亿件商品全程可追溯。
而在更早前,顺丰对外发布了“顺丰医药供应链方案+”,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药物流通领域,打通产业链条上的数据信息。
……
还有的电商平台提出,区块链可以打造去中心化电商,数据归还用户,等等。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现阶段有点乌托邦了。
看了一圈,肯定有很多小伙伴觉得,除了区块链结合到电商供应链,应该就没有别的方向了吧。
其实不然,区块链技术还有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是支付。支付有两种:一种是蚂蚁金服搞的Gcash汇款,用来完善已有的金融汇款系统;另一种是利用比特币、比特币现金、莱特币等数字货币在电商平台上进行购物。
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区块链支付的优势很明显,快速、节省成本。不过,在两种方式中,数字货币支付要更优于蚂蚁金服搞的Gcash汇款。以比特币为例,相对于传统银行系统的服务,用户账户永远不会被冻结、服务永远不会被拒绝,任何时候都可以操作的全天候支付方式,不必为法币兑换而烦扰。
遗憾的是,在采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支付方面,国内电商平台和国外电商平台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国内比特币支付一波三折
如果翻看比特币应用发展的历史,国内的电商平台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接纳比特币支付的。
早在2013年10月30日,一家名为果壳电子公司就宣布开通比特币支付功能,旗下的GEAK Watch智能手表、GEAK Eye/Mars 智能手机均可使用比特币购买。
果壳电子是盛大集团旗下成立于2009年的智能穿戴公司。2013年6月,果壳的新品牌GEAK发布。同时正式推出第一款智能穿戴产品GEAK Watch。
作为全球第一款智能手表,GEAK Watch推出仅一年,即占据智能穿戴领域7.4%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智能手表出货量第一的厂商。 可以说,果壳电子非常崇尚技术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技术。
那年“双十一“期间,就有国内用户用比特币在果壳电子官网购买了两块果壳智能手表,果壳电子也为其发货。
据说,这一笔订单宣告了世界上首例用比特币支付的电商零售订单的完成。
当时,果壳电子CEO顾晓斌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作为全球通用的互联网货币,果壳电子开通比特币支付也是为了方便海外用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比如一个欧洲用户要购买我们的产品,直接将欧元元兑换成比特币然后在我们官网下单即可,省去了人民币和其他外币兑换的中间步骤,全球用户都可以通过比特币购买果壳电子的产品。“
然而,果壳电子的极具创新精神的比特币支付尝试,没过几个月就停止了。2013年12月9日,果壳电子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宣布停止比特币支付功能。后来,果壳电子几乎再没有碰和区块链相关的应用。
在果壳电子宣布停止应用比特币支付之前,相关监管部门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通知对比特币定性,称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货币。
与此同时,百度也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币支付。此前,“百度上线国内首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服务百度加速乐”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开来,不仅引起国内互联网业界的一阵哗然,更是引发国际比特币圈子不小震动。据说,百度加速乐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当天,就被曝已收到0.22BTC (相当于230人民币左右)的支付款。
如果百度一直接受比特币支付,今天,中国的比特币首富可能就不是李笑来了,而是李厂长。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李厂长也无回天之力。
差不多同一时间节点,国外一些国家则放开比特应用的限制。德国首先承认了比特币的合法地位,比特币将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紧接着,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交会(SEC)间接承认比特币是一种合法的金融工具。
监管的放开,让国外的互联网平台在接受比特币支付道路上,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方向。最为有名的应该是Qverstock,它是美国最早接受比特币支付的电商平台,在数字货币领域走的非常长远。
从接受比特币支付到STO明星项目
火星财经(ID:hxcj24h)在此前的文章《5年前押注区块链,获索罗斯1亿美金支持,以太坊首例STO项目的“前世今生”》中,曾详细描述过overstock的发展历程。
简单来说,Overstock是美国十大网络电商平台之一。和阿里巴巴同岁,其成立1999年,经销各类商品,包括名牌时尚时装、珠宝、电器、家用百货、影音产品等。
崇尚自由的Overstock创始人Byrn也很早就意识到比特币价值。在Byrn看来,比特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一次采访中,Byrn表示:
“黄金将是过时的,因为它并不是数字化的。比特币似乎是下一个最佳的选择,也许它会比黄金更好,因为你可以将它发送到整个银河系。”
比特币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从时间上来看,Overstock接受比特币支付要比果壳电子、百度都要晚。
2014年1月,Overstock允许消费者用比特币购买商品,此举也让其成为美国首家接受比特币购物大型电商。同年9月,Overstock还开通了境外消费者通过比特币购物的渠道。
后来,Overstock又继续加大力度放开数字货币的应用,把其他主流数字货币,如以太坊、莱特币等也纳入到支付范围。
《连线》杂志注意到这件事的意义,它们称,这是数字资产历史中的关键时刻,从现在开始,美国民众可以通过比特币购买 Overstock 上的任何商品。
对于拥抱数字货币支付力度如此大的原因,Overstock的CEO Byrne的解释是,“我不想他们超过。”Byrne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其他互联网平台。
根据今年4月份的数据,目前北美已有13 家大型零售商和服务商接受比特币。除Overstock外,其余的 12 家包括:Expedia、eGifter、Newegg、Shopify、Dish、Roadway Moving Company、PizzaForCoins、Intuit PayByCoin Services、微软、Reeds Jewelers、Gytf和CheapAir。
从现在来看, Byrne的决定没让Overstock吃亏。在宣布接受比特币之后,Overstock在头21个小时里就处理了总值124,000美元的比特币订单。如果按照当时比特币价格来算,在2赚了155个比特币。PS:果壳电子、百度尝试比特币支付时,比特币价格不到千元。
后来,随着Overstock比特币理念认识的深入,Byrne进一步提出,发行一种不由中央证券交易所控制的证券。
同年12月,Overstock成立了Medici(美第奇)项目,专注于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的商业应用。后来,这个项目改名为tZERO,现在已是STO领域明星项目。PS: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主要推动者。
tZERO打造服务于证券型代币(securitytoken)的交易系统,以融合传统证券特色且结合ICO效用代币特性的通证发起融资,给予合格投资者相应的股息分红。用通俗的说法,可称为“投资即挖矿”。
今年10月31日,美国电商巨头Overstock旗下区块链平台tZERO完成了它自身的STO的发行,这也代表着以太坊公有主网上第一例完成的STO案例。
Overstock在探索比特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比特币支付的李约瑟难题
想必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国内互联网企业用比特币支付早于美国,后来却停滞不前,仅在链的领域进行探索呢?为什么STO这样合法合规的金融模式也没有开展起来呢?这又是一个李约瑟难题。
直接来看,恐怕是行业对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观念绕不开,认为和币结合是坏的,和链结合都是好的。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比如STO、通证经济激励都是需要币的。
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金融论坛,一位大银行的老领导也坦然说:“我曾经在一个讨论会上致辞,说了一句可能外行的话,区块链发展趋势来看,可能要把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分开。有人说分不开,我看了有关方面的书,确实是分不开。”
事实上观念的阻碍就像一张纸,勇敢的往前迈一步就会捅破,一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可能就会柳暗花明。
看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1992年3月13日,刑期未满的“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一脸懵圈地走出监狱,他不清楚是谁救了自己。
三年前,年广九因一桩莫须有的贪污案被捕,到1992年已被羁押了30多个月。
他怎么都不会想到救他出狱是邓公。
当时,社会对于创业个体一直有个观念绕不开,认为他们是资本家。
邓公了解年广久创业卖瓜子的情况后说:“不要动,先放一放,看一看。”
这“放一放,看一看”不仅让年广久有了重新创业的机会,也让当时炒货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带动了经济增长。
好在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一些专家已经走在打破“币和链分开”观念的路上。
前不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晓蕾撰文表示:应该具备区分金融骗局和正规区块链业务的能力,不要谈币色变,甚至谈链色变。 对于最新出现的金融科技和产品,应该更多与业界沟通,提高监管能力。
她进一步指出,“比如,中国需要有自己的token交易所进行试点,需要有一个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需要有一个公链 ”。
希望刘教授的设想早点实现,也希望双十一能用比特币支付日子也并不久远。
作者:坎村
相关问答
魔豆modou售后电话是多少?- 一起装修网一起装修网问答平台为您提供魔豆modou售后电话是多少?的相关答案,并为您推荐了关于魔豆modou售后电话是多少?的相关问题,一起装修网问答平台:装修问题,因我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