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能 正文

天玑9000 天玑9000深度解析:强半代的性能,强2代的能耗比

天玑9000深度解析:强半代的性能,强2代的能耗比

联发科的崛起,打破了移动平台沉闷的SoC市场格局,天玑9000和骁龙8 Gen 1的性能测试都已经解禁,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2022年的旗舰御用SoC。

规格对比分析

高通骁龙8 Gen 1在12月1日发布,三星4nm工艺,X2超大核(1MB L2)+3颗A710大核(3x512KB L2)+4颗A510小核(2x256KB L2),频率分别是3.0GHz+2.5GHz+1.8GHz。虽然不再用数字后缀,但GPU终于跨代到Adreno 700系列。

联发科天玑9000在11月19日发布,台积电4nm工艺,同样是X2超大核(1MB L2)+3颗A710大核(3x512KB L2)+4颗A510小核(2x256KB L2),频率分别是3.05GHz+2.85GHz+1.8GHz。GPU也用了新架构Mali-G710 MC10,这一代的GPU核心规模翻倍,实际接近于以前的MC20。

包括“一颗恒久远”的A55在内,这次所有的架构都更新了,迈Armv9指令集的新时代。两家都用了A510的新特性,4颗小核是2+2结构,分别共享256KB的L2缓存。

关键差别:

大核频率: 天玑9000的3颗A710频率高达2.85GHz,比绝大部分SoC的超大核频率都高,高通这边“只有”2.5GHz,频率差14%;

内存支持: 天玑9000首发了7500Mbps LPDDR5x内存支持,骁龙8 Gen 1依然是6500Mbps的LPDDR5,频率差距15.4%。暂时还没大规模量产的LPDDR5x内存,但2022年就很难说了;

缓存: 骁龙8 Gen 1是6MB L3缓存+4MB的SLC(系统级缓存),而天玑9000是更夸张的8MB L3和6MB SLC,分别大33%和50%。作为参考,骁龙845和骁龙855时代是2MB L3+3MB SLC,骁龙865和骁龙888都是4MB L3+3MB SLC。天玑9000的L3就比888的L3+SLC加起来还大了1MB……

APU: 高通是混合架构,没有单独的APU,相关负载由Hexagon DSP/CPU/GPU完成,第7代AI引擎只公布性能提升4倍,能效提高1.7倍的数据。联发科是第五代独立APU 590,6核心,混合精度设计,宣称性能和能效均提升4倍。

ISP: 两边都是3个18bit ISP。高通Spectra同样隐掉了数字后缀,最高支持2亿像素照片拍摄,每秒32亿像素的处理能力,加入了始终在线的低功耗ISP负责面部解锁等功能。而天玑9000是Imagiq 790,三个18bit ISP都支持三重曝光,可同时处理18bit HDR视频,最高可支持3.2亿像素摄像头,处理速度每秒90亿像素,数据处理速度是骁龙8 Gen 1的2.8倍有余。

除了没有详细数据,无法直接比较的GPU,联发科天玑9000是教科书式的“大力出奇迹”,几乎所有能堆的规格全都堆爆了,有更先进的制程、频率高、缓存大,最夸张的ISP吞吐量相差1.8倍。

性能实测

天玑9000工程机没有完备的散热设计,用的是12GB的LPDDR5 6400Mbps内存+256GB UFS 3.1闪存和LCD屏(宣称比A屏功耗高0.6W)。下面引用的高通QRD是周边完善的测试机,而moto edge X30则是量产机。测试条件上,联发科本身就让了一步,量产机成绩大概率会强于工程机。

联发科工程机用的GeekBench、GFXBench和安兔兔都是离线的版本,但子项目和最新版没有大出入,可以横向对比。

GeekBench 5测试,我们加入骁龙888+、麒麟9000、苹果的A13、A14、A15祖孙三代的对比,而A15又包括iPhone 13 Pro系列上的满血版、iPhone 13/13 mini那个4核GPU的青春版、iPad mini 6那个CPU和GPU降频的Max-Q版。

结果上看,规格相近、频率相差1.67%的两颗X2超大核,单核成绩差3.35%,差距不大。但多核成绩上,天玑9000以4291分的成绩超越A14,把安卓阵营的分数往前推了一大步,断崖式抛离高通14.1%。

GeekBench 5的子项目对比,加入骁龙888和888+陪跑。就算是规格和成绩接近的X2超大核,高通和联发科的调教和侧重点都是不太一样的。天玑9000在PDF渲染、高斯模糊、图像压缩等项目明显更强,幅度都达到10%或以上。

多核子项目,天玑9000在总分强14%的情况下,浮点分领先21%。再看单核和多核的比值变化,天玑9000的2.85GHz超高频A710貌似在HTML5和Clang测试偏弱,前者幅度9%,但却在光线追踪和机器学习项目强了30%以上,“安卓CPU大佬”的位置是坐实了。

两者的CPU频率差异,集中在A710大核上,骁龙8 Gen 1的3颗A710大核是2.5GHz、天玑9000是2.85GHz,频率差14%。但两者GeekBench“多核-单核”的成绩相差19.3%,显然比14%的频率差异大,我们推测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天玑9000的大缓存,毕竟L3和SLC分别有33%和50%的差距,而差异巨大的子项目往往也是对缓存敏感的测试。

这里要说明的是,骁龙8 Gen 1量产机的多核成绩有在进步,从最开始不敌骁龙888+到现在小超一点。而其他媒体老师的天玑9000工程机,也有跑到4317分的,极客湾的测试结果甚至冲上4400分大关。现在两边的峰值还未完全定下来,仅供参考。

GPU性能方面,我们使用GFXBench对比,此处引入肥威老师独有的骁龙8 Gen 1 QRD(风扇散热)数据作为参考。这是骁龙8 Gen 1最强的部分,比骁龙888+强42%到52%之间,高通终于可以和苹果A15打个有来有回,和天玑9000的差距在11.4%左右。

但进步幅度更夸张的是天玑9000,表现远比预想中强,在高压力的Aztec测试里甚至小胜iPhone 13上的4核GPU的“青春版A15”(强6%),非常贴近iPad mini 6的“A15 Max-Q”(弱4%),而在低压力的曼哈顿和曼哈顿3.1里就追得更近了。

近年来安卓和iOS的GPU都突飞猛进,简直是蒙眼狂奔的级别。在曼哈顿3.1测试,这一代GPU的性能是骁龙835(2017年旗舰)的4.2倍;在曼哈顿测试,是骁龙835的4.4倍。等于平均每年的性能涨幅达到43%到45%,简直可怕(当然,功耗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安兔兔这边,仪式性地娱乐一下(安兔兔都是图一乐,真正的跑分软件是淘宝)。此处借用WHYLAB的骁龙8 Gen 1冰箱数据,天玑9000依然是被动散热。天玑9000的CPU和MEM(内存+闪存)分别强13%和12%,UX(数据安全/数据处理/策略游戏/图像处理和I/O性能等项目)强2%,只有GPU弱12%的情况下,结果总分都是102W,娱乐兔的GPU权重不对劲啊(手动滑稽.jpg)。

而大家用得比较少PCMark测试,天玑9000是18162分、骁龙8 Gen 1是1.7W左右,两边差距不大。

高通一直没做独立的APU/NPU,导致AI测试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ETHZ AI benchmark V5测试,天玑9000是1058K左右,骁龙8 Gen 1是538K左右,差距96.7%。

功耗上的鸿沟

移动平台需要用电池供电,而且体积受限,不可能像PC平台那样不顾功耗狂奔,一来电池续航绷不住,二来散热条件不允许。移动SoC本身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旗舰SoC除了性能,也得重点关注功耗和发热。两代火龙,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峰值性能强如虎,发热降频250。

在天玑9000上,联发科依然一如既然地强调功耗。发布会开头有重点提到“全局能效优化技术”,联发科表示其可以覆盖CPU/GPU/APU/ISP等不同的IP块,根据手机的轻、中、重度负载提供不同的优化方案。网页浏览、看看视频、待机等轻度负载,宣称比上一年的旗舰省电38%;在拍照、视频录制等重度场景可以省电9%和12%;在游戏等重度负载降低高达25%的功耗。

天玑9000的APU宣称可以在游戏中介入,提供AI超分、AI-VRS可变渲染技术、CPU线程优化、智能动态稳帧等特性。配合HyperEngine5.0智能调控引擎,AI-VRS可以降低15%功耗;通过分析APP把CPU运算拆解成多线程,可以优化5%的功耗;智能动态稳帧技术可以省9%的功耗。而实际效果如何,得拿到量产机再做测试。

基础能耗上,AnandTech之前对骁龙8 Gen 1 QRD做过SPEC 2017测试,其对比骁龙888的CPU有8%的整数性能提升,峰值功耗提升2%;浮点提升19%,浮点峰值功耗变动不大。几乎所有测试中都有更高的瞬时功耗,峰值可以冲到14W,AnandTech推测原因是调用了L3和SLC导致功耗猛增(没有堆满缓存,说不定不是因为抠,而是因为热……)。

而天玑9000这边,则参考肥威老师的独家数据:在AndSPEC测试中,天玑9000的X2超大核能耗比值是18.54,比骁龙8 Gen 1的12.43高了整整49%;A710大核是能耗比是22.25,比骁龙8 Gen 1 A710的15.94强了近40%。

要知道,天玑9000的A710大核的频率高了14%,耗电大户L3和SLC缓存还分别大了33%和50%……在缓存大、频率高、性能更强的情况下,天玑9000能耗比还领先40%到49%,天玑9000和骁龙8 Gen 1的能耗比有巨大的差距,起码有2代甚至以上的差距。台积电 Yes!天玑9000 Yes!

总结与分析

即便是工程机,天玑9000的CPU性能就已经是安卓最强,还抛离第二名大半条长安街。GPU提升也非常可观,确实是旗舰水准。

比起“强显弱U”的骁龙8 Gen 1,天玑9000的配置明显要更加均衡。先不论日常使用更需要的是CPU性能,即便是现代移动游戏,瓶颈也是在CPU,而非GPU,现代的CPU的能耗比越高,收益越明显。不要说次世代SoC,在跑分软件《原神》里,现在的GPU跑不满之余,加上能耗比问题,CPU早早就降频,更是雪上加霜。

当年骁龙835,双烤3.6W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联发科一直强调功耗控制的方向对了。再大的散热面积,再大的均热板,手机的表面散热空间就那么点,动辄10W的功耗,早就超过手机的承载能力了,这不是笔记本啊,这是手机啊!!!

进度方面,首发骁龙8 Gen 1的moto edge X30已经开卖。而天玑9000的首批终端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上市,OPPO、vivo、小米和荣耀都第一时间官宣了会首发或首批搭载。这下就有趣了,手机厂商会怎么安排两款旗舰SoC的机型呢?

移动SoC市场好久没有这么热闹,都有点之前AMD暴打Intel的味道了,同样是绝对性能和能耗比的领先。毫无疑问,天玑9000是联发科史上最强的SoC,也是当今安卓平台综合最强、能耗比最高的SoC,没有之一。

等等党大捷,iQOO Neo7评测:2699元起的天玑9000+

10月20日发布的iQOO Neo7,从iQOO Neo6的骁龙8 Gen 1与4700mAh电池+80W,升级到了天玑9000+与5000mAh电池+120W快充,CMOS也从之前的GW1P升级成了IMX766V,但起步价反而低了100元。

参数

iQOO Neo7简要规格:

天玑9000+,5000mAh双电芯+120W快充。

6.78英寸120Hz 中置打孔三星E5柔性直屏,360Hz触控采样,瞬时2000Hz,2400x1080,局部峰值1500nit,有类DC调光。

前置1600W(s5k3p9),主摄5000W的IMX766V+OIS,800W超广角+200W微距

素皮版197g/8.89mm,玻璃版202g/8.5mm

屏下双压感+双X轴线性马达+屏下短焦指纹+NFC+红外

8+128版2699元,首发8+256版2799元,12+256版2999元,12+512版3299元

外观

iQOO Neo7用上了iQOO 10那颗新的小型120W氮化镓C口充电器,型号V12060L1D0-CN,配送6A的双C口线材。

兼容性上,PDO最高输出12V 3A,PPS最高支持20V 3.25A,笔记本也能用。

iQOO Z6、iQOO Neo6、iQOO Neo7、iQOO 10 Pro ↑

iQOO Z6、iQOO Neo6、iQOO Neo7、iQOO 10 Pro ↑

iQOO Neo7是塑料中框+玻璃后盖,机身元素布局不能说和Neo6差别很大吧,只能叫一模一样。

但实际上,两代的屏幕尺寸和比例都不同,iQOO Neo7更加瘦长,4条边框都收窄了。

我们手上这台几何黑是大颗粒的AG玻璃,左侧颜色设计得更浅,在光线下是“亮蓝色的黑”,低调帅气舒服,I like it。

相机“云阶”上很唬人的方形相机开孔,并非潜望长焦, 而是200万像素的战术微距。

屏幕:破纪录的色准

刷新纪录的色准表现↑

iQOO Neo7用了iQOO 10同款屏幕:6.78英寸120Hz 中置打孔三星E5柔性直屏,2400x1080,激发1000nit,局部1500nit,360Hz触控采样,瞬时2000Hz,有屏下双压感和类DC调光。

实测手动全白467尼特,此时四角亮度471/469/467/467尼特,亮度均匀性优秀。全白激发亮度925尼特,局部峰值1328尼特,峰值亮度表现优秀

iQOO Neo7的色准表现也极为优秀 。投胎一百次也想不到,我们数据库里第一台平均色偏ΔE冲进1的手机,竟然会是台2699元起步的中端手机,不是iPhone,不是三星,也不是vivo当家旗舰。

低频PWM、中亮度DC、最低亮度类DC调光↑

在大概45%亮度切换调光方式,类DC调光开关依然在开发者选项里,最低亮度也是类DC调光。

站在亮度、色准、类DC护眼的角度看,iQOO Neo7这块屏幕都是极好的,但凡来个“1.5K分辨率”就无憾了,可惜要不得。

这块屏最大的遗憾(其实是系统的锅)是,360Hz的物理触控采样率,日常被锁在120Hz, 甚至“吃鸡、原神、王者”里依然是锁120Hz的,截稿时还未试到触发360Hz的游戏和场景,OriginOS!!@#%@!#¥%@!#¥

性能与发热

性能部分,天玑9000+,6400Mbps的满血LPDDR5内存和超频版UFS 3.1,4013mm² VC均热板,带Pixelworks 独立显示芯片Pro+(游戏插帧) 。

天玑9000+,顾名思义就是超频版,CPU部分只是超大核从3.05GHz超到3.2GHz,Mali-G710MC10的GPU从850MHz超到955MHz,官方宣称性能提升10%。

实际调教上,iQOO Neo7比vivo X80激进,但依然比同行保守,高情商就是为了续航和发热控制。

CPU、GPU、闪存读写性能表现,全都压天玑9000的vivo X80一头 ,只是领先幅度不大就是了。

有趣的是,把测试app扔进游戏魔盒(vivo的游戏模式),反而会让CPU和GPU跑分更保守。看来vivo已经看透现在的旗舰SoC,毕竟别让它们乱跑乱降频,就是对游戏的最大帮助。

跑分白名单虽然消极,但iQOO Neo7默认模式下,日常app开启和切换时都能8核全开最高频 ,且高频维持时长大于骁龙8+旗舰,日常使用流畅。

200尼特亮度,25度室温,20分钟《和平精英》(HDR高清+极限帧数+抗锯齿),机身最高温40.4度,压力甚轻。

iQOO Neo7的性能释放OK,加上本身的释放偏保守,最终的热稳定性还彳亍。

室温25度,200尼特亮度,3DMark稳定性测试,Unlimited和Extreme测试分别是98.5%和99.2%。

这里一部分是来自大自然的恩惠(秋天),因为如果室温升到26度,Extreme测试就绷不住,掉到69.7%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稳定性测试15分钟,机身最高温49.4度,这就是表面最高温控线了。

此时机身热得很均匀,均热板工作效果良好。日常也能体验其散热,散热越好的机器,越容易感受到现代SoC的热情。

续航与充电

iQOO Neo7的5000mAh电池,200尼特屏幕亮度,经30分钟《和平精英》(HDR高清+极限帧数+抗锯齿)、30分钟B站1080P视频播放、30分钟微博短视频、各30分钟的Wi-Fi和5G冲浪,共2.5小时的续航测试后,剩余电量76%。

续航接近于1080P屏幕的骁龙8+旗舰,略弱于调教保守的vivo X80 ,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iQOO Neo7的120W快充,峰值功率106.4W,主要输出区间集中在77W、57W、48W。

1%-100%充电耗时25分钟,31分钟完全断充,整体速度略慢于Redmi的120W,主要差距在中后段。

拍照

iQOO Neo7的相机配置,核心是升级IMX766V。作为代价,超广角从前代的1200W缩减成800W:

前置1600W,s5k3p9,1μm,1/3.1",F2.45

主摄5000W,IMX766V,1μm,1/1.56",23mm,F1.88,OIS光学防抖

超广角800W,1.12μm,F2.2

200W战术微距

预计明天完成iQOO Neo7和iQOO Neo6(6400W GW1P)、真我GT2大师探索版(IMX766)的拍照对比 ,这里是节选部分。

拍照体验上,iQOO Neo7的最大提升是后台处理速度。不会出现像Neo6(骁龙8 Gen 1)那样,夜景连拍几张后,会让快门短时间无法按下(因为处理不及,索性就不让按了),但连拍6、7张后,依然有一定概率“夹生”(部分样张来不及合成,直接输出了)。

虽然HDR预览效果略弱于骁龙平台,但取景时的降噪效果比骁龙平台还强,即便没有vivo V1,发哥平台的取景也终于站起来了。

“2倍变焦”全局与中央放大对比

超广角,全局与中央放大对比

这里只有iQOO Neo7是800W超广角,另外两台是1200W,辨析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对于超广角,1200万像素上下,确实是一道槛。

主摄镜头抗眩光对比↑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的镜头素质明显更高,甚至Neo6高光处的抗雾化表现也要更好。

主摄,场景1,全局与中央放大对比

主摄,场景2,全局与中央放大对比

主摄,场景3,全局与中央放大对比

主摄,场景4,全局与中央放大对比

iQOO Neo7主要的弱点在白平衡和辨析力,前者可能是源自联发科平台,偏离程度还可以接受,而后者是vivo极为积极的算法所带来的代价(毕竟蓝厂全系辨析力都一般)。

iQOO Neo7和Neo6(日常输出1600W)的对比,就像当年1600W的Galaxy Note5对1200W的Galaxy S7 edge一样,白天和大部分灯光场景是高像素的赢,但光线变暗之后极速逆转。

隔壁的真我,虽然夜景算法不错,但日间和灯光场景,连还原真实光比的能力都没有,辨析力保留再好也无力回天。

转念一想,没有用vivo V1/V1+的联发科机型也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还是vivo给面子发哥。

或许,这就是爱吧↑

总结

iQOO Neo7屏幕色准和亮度顶尖,类DC调光也没缺席,缺点是触控采样被锁在120Hz。性能发挥相对保守,但日用时频率积极。续航和充电都是四平八稳,符合5000mAh+120W的预期。拍照整体不算出彩,没有vivo V1/V1+,但确实已经超越绝大部分用联发科的同级和越级产品,弱点是超广角很弱,也没有长焦。

iQOO Neo7的系统底层已经切换到Android 13,然而日常使用包括应用兼容性都用不出分别……iQOO Neo7也有显示大小调节,能给每个应用自定义刷新率。就是非常典型的OriginOS,我也喜欢紫薇vivo,但vivo确实应该去珠海小苹果,或者去旁边的松山湖转一下,把系统这最后一块拼图补上。

基本上,除了金属中框、副摄以及SoC不同,iQOO Neo7已经拿到iQOO 10几乎所有外设了:同一块屏幕、双X轴马达、双区压感、NFC、红外全都配上了。iQOO数字系列貌似只能往上探了,2K屏的iQOO 11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5台走量的天玑9000/9000+机型里,确实是蓝厂的两台产品力更强。也难怪iQOO Neo7发布会前后,小米和Redmi的天玑9000系机型接连调价,甚至骁龙8+的K50至尊版的价格也开始松动了。

看着天玑9000系列机型内战,联发科哭了,早上车的用户也哭了。我宣布:等等党再下一城。

相关问答

天玑9000 比较于骁龙多少的性能-ZOL问答

天玑9000相当于骁龙888的性能。这两款处理器的安兔兔跑分成绩都在84万分左右。天玑9000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制程、Armv9架构,采用“1+3+4三丛集旗舰架构,超大...

天玑9000 手机排行-ZOL问答

天玑9000手机排行如下:1、RedmiK50Pro对于RedmiK50Pro,是一如既往的高性价比旗舰,不仅配备了天玑9000处理器,其他的配置也毫不逊色。在屏幕方面,其用上了三...

4nm芯片的问世,让麒麟芯片略显暗淡, 天玑9000 的命名意欲何为?

如果觉得天玑9000这个命名是为了碰瓷麒麟9000,好像也没有什么必要,毕竟联发科出过的产品中,和麒麟芯片命名产生上面那种冲突的产品并不少,譬如天玑820,天玑8...

天玑 8000和 天玑9000 性能实测,两者差距有多大?

天机8000的跑分是772938,天机9000的跑分是1002908;前者采用4+4架构台积电5nm工艺,后者采用1+3+4架构台积电4nm工艺。天机8000属于中高端水准,天机9000属于第...

天玑9000 怎么样?

天玑9000很好,采用了十核ArmMali-G710图形处理器,支持180Hz超高帧率FHD+显示。相比先前的安卓旗舰,Mali-G710实现了35%的性能以及60%的能效提升,同时还支持...

天玑9000 的手机卖了吗?发热功耗怎么样?

感谢邀请有天玑9000的手机卖了吗?发热功耗怎么样?目前已经发布的天玑9000手机有两款,分别为红米K50pro和OPPO的FindX5pro天玑版本,本身OPPO的机型是18日就...

天玑 8100和 天玑9000 怎么选呢?

很高兴有机会能够回答楼主的提问,我是数码爱分享,专注手机等数码产品评测和问答,欢迎大家关注。天玑8100和天玑9000怎么选?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就让数码爱...

天玑9000 相当于高通多少?

12月17日上午,@联发科技官方微博直接公布了天玑9000测试结果,整体成绩与高通骁龙8相当。根据官方测试结果,天玑9000安兔兔跑分达1017488分,同样超过百万,...12...

天玑9000 是神u吗?

天机9000从来就不是什么一代神U,2022年真正的一代神U到目前为止只有联发科的天玑8100这一款,至于天玑9000还远称不上“神”。何为神U,所谓神U特指的是那些在...

vivo新机跑分成绩大放异彩, 天玑9000 比骁龙8gen1还强吗?

最近安兔兔在后台发现了一款vivo新机,其采用联发科天玑9000,总分达到了1072221分,其中CPU成绩277291分,GPU成绩422365分,MEM成绩192035分,UX成绩1805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