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他们为什么还在 root 和刷机?
有人说,2021 年了,root 和刷机的难度都变大了,没有 Recovery 就不能刷机了。
但关注过少数派的 Magisk 和 Android 相关内容的读者都知道,上面的言论其实是非常「过时」甚至有些刻板的。root 和刷机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 前者作为 Android 领域内最热门的 root 手段工具,在 Magisk 的帮助下甚至可以脱离 Recovery 使用。
但 root 和刷机的必要性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作为「佛系用户」眼中的「折腾党」,2021 年依然还在和 root、刷机打交道的这群 Android 用户,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请到了几位相关的 Android 编辑和作者,请他们来聊一聊自己的经验和感想。
入坑原因有很多,也许只是为了少花 20 块钱
@Clyde:
仔细想了想最开始接触 Android 应该是在《数字通讯》上看到摩托罗拉 Defy+ 评测后不久,Blur UI 和「三防」特性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换手机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其它品牌直接溜到了摩托罗拉的专柜前。
从它开始
那时的 Android 还是很酷很极客的存在,身边同学在用的都是拥有四角启动器的 Xperia 和可以玩陀螺仪体感游戏、系统 UI 科技感十足的魅族 M8/M9。所以我很快发现摩托罗拉 Defy+ 完全不适合我,Blur UI 太商务也太臃肿了。跌跌撞撞了解到了当时的魔趣、Dospy 等等论坛,接触到了大量的刷机资源(比如来自俄罗斯的爱 quarx2k),出厂 Android 2.1、官方只提供更新至 2.3 的 Defy+,后来也在民间开发者帮助下吃上了 MIUI、Mokee、绿蛙甚至原生 Android 4.1,这才正式走上了「折腾」这条路。
@路中南:
我的故事就比较复杂了。用过摩托罗拉新 Defy 以及 HTC 的 Desire 816,都是 Android M 以前的故事。那时的 Android 系统又卡又不好看,root 折腾、刷第三方 ROM 都只是跟风,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理,所以到最后还是觉得简洁高效的 iOS 天下第一,新款 iPhone 6s 一出就乐呵呵地回到了 Apple 生态。
Nexus 6P
再次脱离果粉身份是在「电池门」后不久,@吃派的水獭 寄给我他的 Nexus 6P,拿到手后我惊讶地发现网上名声那么臭的骁龙 810 居然丝般顺滑,来自 LG 的 5.7 寸 2K 巨屏也惊艳无比。在 @Clyde 的手把手教学下,我也开始慢慢逛起 XDA、接触到 Google 服务以及 root、第三方内核等等带着极客标签的事物。
更开放、可定制的属性让我的二度 Android 之旅更加得心应手了一点,同时也带给我一种无与伦比的操控感与安全感。
@化学心情下2:
2010 年大学刚毕业,实习的时候在南京本地的一家 IT 科技类门户做编辑,我分在数码手机频道当主编,HTC Desire 当时刚上市,6K 的工资实在买不起,后来上市的 HTC Aira 小巧也略微便宜点,一狠下心就入手了。
图:GSMArena
不得不说那时候 Android 不刷机或者 root 根本玩不了,HTC Aria 的运存只有 512 MB,内置存储也小的可怜,即便是可以扩展 SD 卡,软件也没办法移动到 SD 卡空间中,而要想将软件移动到 SD 卡就必须 root。
这也成为了我 Android 玩机生涯的开始,在 Android 4.x 之前,糟糕的内存管理和虚拟机让 Android 和 iOS 实际体验差距巨大,那时候大部分 Android 用户选择 root 都是为了禁用某些自启动组件或者扩展交换分区,甚至在电脑城线下买的水货手机都是已经预先刷好了定制 ROM 或已经 root 过、对内部组件进行了精简的手机。
@Peggy_:
我接触 Android 的时间不算长,高考之后我才有了选择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的机会。彼时认识的一位叔叔想要奖励我一款电子产品,站在小城里的一家苹果专卖店里,我最终选择了要一部 iPad mini 而非当时正火爆的 iPhone 5,毕竟 iPhone「很贵」,而当时的小米 2S 16G 版本则只要 1999。后来也是这部经常卡死自动重启的小米手机带我认识了什么叫刷机、什么是 Google 服务……
小米 2S
大二那年,因为不堪忍受手机频繁死机,我去学校的手机店里询问修手机的方式,店家所做的只是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然后启动了一个当时我看不懂的界面,不到 10 分钟后就把一部相当于恢复了出厂设置的手机还给了我。当时我心里想的却是:
就这?我 20 块没了啊,我也有电脑啊,我为啥要把钱给他?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逛小米的论坛,下载当时我并不明白区别的线刷包、卡刷包,试着自己折腾。这部小米 2S 后来被我刷入过魔趣、刷入过国际版 MIUI……在一次成功刷入基于 Android 8.0 的类原生系统后,它的生命才随之迎来终结。
那之后我陆续使用了 Xperia Z5、Moto G5 Plus、Xperia XZ 2C、Nokia 7 Plus,现在则主要在使用 Moto One Version(已经解锁)和 Xperia Z5(未解锁),日常主力手机为 iPhone 11。
@Noah_Choi:
第一次接触 Android 那是在 2011 年,从一款非智能机换到了当时大火大热的摩托罗拉 Defy,但要说刷机经历,其实从这款非智能机——索尼爱立信 K750C 就开始了,这款 JAVA 非智能机已经有了一些「插件」和「主题」资源,只不过玩机比较麻烦,我选择 Defy 的原因也是看着了它具有「玩机」的潜质。
同样是 Defy,它陪我一路从 2.1 刷到 4.4,中间搞过 root、玩过 Xposed,也正是这款机器,让我了解到 Bootloader、Recovery 都是什么东西,让我知道了 CM、魔趣、MIUI 这么多 ROM 开发者。第一次给 Defy 刷机只是刷入了原版 ROM,印象中只觉得是「重装系统」而已,不过在我给 Defy 刷入 MIUI 后,第一次开机那种「焕然一新」的激动感我到今天都还记得——原来操作系统还能变成这个样子。
再往后换了另一款「刷机神器」LG G2,这款机器的资源也是相当丰富。虽然我没有尝试过第三方内核,但那时已经有许多大神给 G2 开发了内核工具,也是那个时候我我才知道内核原来也控制了这么多东西。
我也并不是一个玩机发烧友,那段时间的玩机经历都是基于「这是我的主力机,我要正常使用它」为前提,所以这段经历没有接触太多 Android 领域内更深入的内容。中间我还用过几年 iPhone,在此期间我依然迷恋着 Android 的高度可玩性。
让各种「定制机」更有个性,也是一个出发点
@jijiali:
2010 年的时候去 Gallatain,看到同行拿了一部 G1 的手机。当时就震惊了:同样用的都是 T-Mobile,你怎么这么优秀。白色的机身、侧滑盖全键盘、猛男色的 T-mobile 的图标。就是两个字「喜欢」。
当时默默的咽了一下口水,心里痒的慌。
不过喜欢归喜欢,当时的我仍然残存着对 Windows Mobile(以下简称 WM)系统的幻想,所以最终买了 HTC HD mini。随着 Android 阵营的如日中天,随后不久我还给队友买了 HTC 的 Aria/G9,一款同样大小的情侣机。
经常蹭队友手机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 Android 比 WM 好太多,彼时 WM 真的是日薄西山。这个时候看到群里面的大神们一次次为一代神机 HTC HD2 刷上各种系统,心里每天都在盼望我那同出一门的 HD mini 也能用上 Android 。由此我 Android 的刷机生涯开始上路。
左为 HTC HD mini,右为 HTC Aria / G9
那时主要逛的是国内那个 XDA,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在上面刷新着贴子。考虑到 WM 的底子,所以我关注的东西就比普通的 Android 刷机内容多了一点,既要关注 Android 系统本身,同样也要照顾到移植到 WM 上的那些小细节。从开始时每次线刷都提心吊胆的看着,到后来卡刷隔三差五就来一次,HD2 mini 陪着我从 WM 到 Android2.3 并最终止步于 Android 4.0,也实在是跑不动了。
在第一部手机不断折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这种拼积木式的刷机还挺好玩,而且刷机还可以解决一些痛点,比如上面化学提到的 G9 的软件移植到 TF 卡中的问题。后来陆续入手了 Moto X、Moto X Pro ,就这样一路「刷」了过来。
刷机能够提升手机的使用体验,某些时候甚至变成了一种刚需。在前公司时,公司配发的廉价打卡用的手机是运营商的定制机,随机自带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不刷机,系统卡得要命,几乎就没法用。也只有通过刷机这样的办法直接精简掉随意预装的各种 App。当围观群众看到刷机之后的流畅运行时,也纷纷来要求帮忙刷机。对我来说那算的上是刷机生涯的顶峰了。
@武登钧:
第一次用 Android 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用着长辈淘汰下来的一台充话费送的三星低端机。具体细节不是特别记得了,但是三星低端机的卡顿那叫一个记忆深刻:重置了系统还是除不掉的预装流氓软件,羸弱的性能带不动什么游戏,低到我觉得可能只有 30hz 的采样率,这一切都让我对其无比嫌弃,但又没有其他选择。
之后我在寻找让手机更流畅的方法时看到了一个叫做 「root」的名词,某营销号文章里提到的 root 看似无所不能,从提高手机性能到修改主题和字体,无不令我这个深受卡顿荼毒的可怜人心驰神往。但进一步查询了之后发现三星的低端机是无法安装 cwm Rec 的,当时便以为无路可走了,只好就此作罢。
转机出现在之后,偶然在逛一个游戏论坛时看到了 kingroot 的广告,号称能 root 几乎所有的手机,正为破手机急得抓耳挠腮的我病急乱投医式地下载了 kingroot,期待着奇迹。
重启之后,果然各色原本无法使用的需要 root 的应用悉数可用,我也折腾了好一番。在进行完美化之后,我便着手开始精简系统,删除不必要的组件和应用。离奇的是,无论在 kingroot 附带的优化大师里无论如何搜寻,都无法找到最后的耗电元凶。半夜苦苦思索半晌之后,突然意识到 kingroot 还有它「拖家带口」的几个应用就是了——-真是一种「小丑竟是我自己」的原始体验。
虽然之后也找到了用 kingroot 将设备 root 之后反手完整卸载 kingroot 的方法,但是对名字里包含「大师」「精灵」等字样的应用,不信任和戒备却是深深地刻在了认知的深处。日后玩机时对高权限的应用也学会了多留个心眼。
@John:
高中的时候因为对 BlackBerry 的热爱,逐渐接触到 webOS、PalmOS 这些较为小众的操作系统,后来知道谷歌通过 Android 强势加入智能手机市场,但真的要说开始使用,应该是索爱正式变为索尼后出的第一款旗舰机型 Xperia S,即使当时我对于 Android 并不感冒,还是因为 Xperia S 的外貌选择这台机器,不过也因为初始搭载的 Android 2.3 实在不行,很快就出手掉了。
Xperia S
至于再次回到日常使用 Android,是因为 Xperia Z1 Compact 完美契合个人的喜好,而且 Android 4.4 已经能满足需求了。从那开始,基本上就是一台 BlackBerry 搭配一台 Android/iOS 的机器使用,随着 BlackBerry 的凋零,就转成了 Android+iOS 双机党,最近终于下了大狠心,成为 Pixel 5+Pixel 4 的 Android 双持党。
至于接触 root/刷机的缘故,其实都和运营商定制机有关,因为和联通签合约得到了摩托的 XT300 还有为了追求玻璃后盖买的日版 Z1 Compact,系统里面全是运营商定制的 app,这种影响心情的东西当然需要处理,于是开始为自己的手机进行 root/刷机了。
能不能 root/刷机,甚至会影响购买决策
@Clyde:
摩托罗拉 Defy+ 的第三方刷机资源不少,但官方软件体验就乏善可陈了。那段经历也奠定了接下来我选择智能手机的核心观念:
在每一次掏钱都无法确定官方是否能带来靠谱软件更新支持的情况下,这两个标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后期手动选择的自由,后来购买的小米 1/2S、OnePlus One、Google Pixel 都是如此。
@路中南:
Nexus 6P 之后,我也开始购买摩托罗拉、Google Pixel 以及一些 Android One 机型,中途还购入过 iPhone 11 想重新尝试 iOS,可惜后者封闭到待机耗电都没办法追踪原因,除了重启、重置无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好作罢。
Android 这边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就算出现了也很好搞定:有莫名的续航问题可以安装个 GSam Battery Monitor 之类的应用查看,有莫名的发热情况可以用 Scene 或者 FKM 查看进程,如果内存不够了还可以试着扩大 ZRAM 甚至是创建 swapfile 来变相提升可用空间……经过这几年的了解,在 Android 上的常见问题我都有对应的一套解决方案。
所以 root 和刷机一方面是我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也给我带来了实在的体验提升。刷机更换 ROM 是我最近也在尝试的事情:部分有着完备社区支持的机型,给出的 ROM 包不仅系统更新,在体验上比官方优秀好几个量级。换一个角度来说,我已经摆脱了早年「瞎折腾」的状态,Android 的开发者文档也经常去翻,每一次新系统出来我就会跑去开发者文档仔细阅读新特性。
@泫:
我的刷机之旅自然是从第一台 Android 机开始,差不多追溯到 2012 年,那时手里有一台内存只有 256MB、存储空间为 512MB 的华为 u8500。后来还用过华为 Ascend D2、华为 Mate8。
华为关闭了解锁 BootLoader 的途径后开始使用 OnePlus 6,除了屏幕和电池太差,其他方面感觉还不错。可能是我对 OLED 屏幕的适应性太差,已经使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依然觉得这块屏幕辣眼睛,3300mAh 的电池实在难顶大用,换了一块第三方电池也感觉比较一般。
现在还在折腾的,究竟在折腾些什么
@Clyde:
就跟同一件衣服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穿搭方式一样,root 和刷机在我看来无非是对自己手中的智能设备进行个性化定制的一种手段。对 Apple 这种软硬件体验统一性较高、易用性出色的品牌而言可能没什么必要,但对由各种 OEM 厂商和各类定制体验组成的 Android 生态来说就不太一样了。
举个例子,最近刚到手的 Pixel 5 在 11 月和 12 月安全更新补丁阶段一直都有卡顿和掉帧,这对 Pixel 用户而言几乎是非常少见且难以接受的体验,因此此前我一直都在使用来自民间开发者的 Proton Kernel,相比官方内核,它有着更加出色的性能和功耗表现,最重要的是没有卡顿问题 —— 有时候并不是 Google 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但 Google 修复这样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有点太长了,毕竟有反馈、核实、解决、QA 和分发的流程在里面。在 Google 通过 1 月安全更新补丁修复相关卡顿问题之前,选择更新周期更灵活、反馈通道更高效的民间开发者没什么问题。
至于 Magisk 模块推荐,目前在 Pixel 5 上在用的有多字重 、国内 5G 网络解锁 、存储重定向 和位置历史解锁 —— 都属于厂商不给、但有了体验会更好的东西。这也是 root 于我而言的意义所在。
@路中南:
我自己的模块、内核、ROM 的推荐其实能说的也不多。
内核我主要是推荐按照开发者去推荐,一般来说开发者手上的手机不会很多,恰好遇到拥有同型号机器的开发者是种运气:Pixel 2/4a 5G/5 的话 Sultan Kernel 与 Proton Kernel 很不错;ROM 这边主要还是看开发者对这个机型上不上心(是不是他的主力机),再者就是从社区对电池、优化等方面的反馈中看开发者的能力水平。
模块方面我推荐 yc9559 的 Uperf,一款性能调节类的模块,最近更新了对联发科芯片的支持,如果对自己手机性能不太满意的朋友可以试试看(Pixel 除外);他的 qti-mem-opt 则是一款针对内存使用调节的模块,不过新一些的机型都已经上了用户态低内存管理,这款模块的适用范围不大。再就是 Magisk 自带的 systemless hosts 模块,搭配开源的 AdAway,是我目前在手机上主用的去广告方案。
@化学心情下2:
首先,主力机不能动原因是数据资料以及自己的一个基准信条:自己的生产环境下的手机不能进行任何的实验,试想下自己的主力手机在刷机,突然来了工作或者家中的事情根本来不及快速反应。
所以我的折腾都会仅限自己的备用机或者旧手机,加上自己的工作本来和开发相关,备机作为开发机折腾起来就是单纯的乐趣了。而说到 rom 的选择,实际上我基本上遵循着这么几个原则:如果是国产品牌,先考虑能不能线刷成国际版,原因很简单——国际版的 ROM 往往广告推送上会略微少一些。实在没有国际版 ROM,那么试试看有没有 Lineage OS 或者基于 Project Treble 的类原生的 ROM,熟悉了之后再考虑更加激进的 ROM,比如说 Pixel Experience 这样的类 Pixel 的体验。
所以我选择的 ROM 往往是从熟悉度考虑,而并非是性能,比如很多时候我并不会追新使用内核,原因开发者编译内核有一定风险,而直接从 AOSP 编译而来的往往在稳定性上会更好,考虑到刷就是为了用,追求稳定的使用体验总没错。
@Peggy_:
在使用 Moto G5 Plus 期间,我遭遇了一次大翻车,由于没有牢记手机前主人——南哥的叮嘱,我在系统推送更新后选择了直接更新,直接导致手机变砖,且救回以后始终显示 IMEI 信息为零,并且由于经验不足,我没有在平时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备份系统关键信息,逛遍了 XDA 相关的论坛,最终我也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手机被搞坏了,好在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手机基本的接打电话、使用 4G 流量等功能。这次反反复复尝试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将近半年仍然无果的经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我的刷机热情。
所以我并非是一个刷机狂热分子,刷机最为频繁的时候还是在使用小米 2S 和 Xperia Z5 期间,后续的几部手机,我都是抱着能用就行的心态在使用。
对于已经解锁的手机,刷入 Magisk 获取 root 权限后,我通常会刷入自己喜欢的字体模块,来获得更好的视觉观感,夸张一点说,换字体是我 root 的最大动力 (我当然知道目前许多国产手机本身就支持更换字体)。
除此之外,我还会下载存储重定向、App Ops 等工具类应用来增加一种对手机及应用的掌控感。当然,我相信随着 Android 系统的逐步完善,即便是类原生系统也会逐渐不再需要这种第三方权限管理应用,毕竟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在手机上安装黑阈或是绿色守护了。
总的来说,我对于 root 已经不再有强烈的需求 —— 但是如果一部手机超出了保修期限,我还是会选择解锁它,原因请看下面 John 的分享。
@John:
关于 root/刷机是不是在瞎折腾我觉得还得看个人需求,对于学生时代的我可以说是瞎折腾,因为时间多,为了体验一下新功能或者新特性一天刷好几遍机都是常事;但工作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root/刷机就完全是为个人需求而服务了。
我非常赞同一定要买可以解锁 Bootloader 的机器这种做法,暂且不提解锁后刷各种定制 ROM,就解锁后能通过线刷救砖这一点已经值了!(被日版机器坑死的经验之谈)
作为 Pixel、Xperia 的老用户,内核、第三方 ROM 可以说是没什么必要的,官方的就很棒(Stock is Best!),而且还能享受及时的安全更新;但 Magisk 依然有必要,它可以解锁一些个人需要的服务,比如说开启位置历史、Pixel 4 的 Motion Sense、Pixel 5 的国内运营商 5G 和 VoLTE 支持……不过因为我都习惯设置成英文界面,中文字体的渲染觉得还行,字体就没多下功夫折腾。
@武登钧:
必须承认现在的环境同从前有着相当的不同, Android 设备的性能相比于从前有了爆炸式的增长,能够担负起不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应用(近几年膏高通的事另说),手机厂商对系统的调校愈发重视与娴熟,外部也有行政层面的命令为用户关心的隐私等问题做出光靠市场无法做到的补充。但用户的实际需求始终是复杂多样的,厂商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我们也不能指望厂商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root 于我而言就是用户可以宣称自己主权、进行按需定制和优化的途径。比如我最近在使用的一加七 Pro 的氢 OS ,更新缓慢而且时不时会出现视频播放卡顿、耗电异常高等堪称诡异的问题,从容刷上 Pixel Experience 之后,却能体会到在某些地方远胜手机出厂自带系统的功能与体验。
模块这方面,前面的各位已经介绍得比较清楚了,我就不再赘述,只是提醒读者不要贪多,不然出了问题排除时就知道有多痛苦。内核、ROM 推荐这种事,我还是没那胆量闭着眼睛推荐,这种事还是要考虑具体的机型与具体的维护者。不过都 1202 年,应该尝试下 AOSPA 和 Pixel Experience 这两个相对来说咖喱味不那么重的第三方 ROM,既是尝尝鲜,也是见识到厂商在系统这件事上上心的程度(再次点名一加)。
@泫:
我认为刷机是 Android 的优势,会有一批热衷于刷机的小众人群很难摆脱刷机的需求而投入 iPhone 阵营。刷机很多时候提供了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我想把时间显示放在状态栏的中间,我想在状态栏可以实时显示网速,我使用的 Android 保存了从 13 年一直到现在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只保留了文字),远超官方提供的消息同步时长。
尽管我觉得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都很好用,但是我对数据的控制要求和一些习惯已经让我不能脱离 Android 的环境。
从本质上来讲,刷机就是为了完成刷机前办不到的事情,无论是给手机的处理器超频还是修改状态栏、字体。不过刷机的操作步骤不是很简单,有一定的操作门槛,所以把刷机定义为「折腾」我觉得并无不妥 —— 但是算不上瞎折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想要达成不一样的目的,你眼中的瞎折腾,可能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乐趣。
在刷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更改过内核之类的东西,我好像还从来没有翻车过,因为以前的 Android 可以使用卡刷,直接在官方的 Recovery 模式直接对整个系统进行还原,到现在也有著名的 9008 的还原方法。以前即使遇到刷错 ROM 的情况,变成砖也都救了回来,在刷机前做好备份,都是小问题!
发烧友「退烧」,从厂商做得更好开始
@路中南:
随着 Android 系统的不断更新,我个人是觉得 root/刷机的优势在不断缩小:优秀的第三方内核开发者不断减少、新系统的不断打磨优化、SoC 硬件的不断提升……我也慢慢变得越来越「佛」,开始尝试使用非 Root 机型,比如手上的 Sony XZ1、三星的 Galaxy Tab S6、Galaxy M51 等,他们的产品力与使用体验,就算不额外去折腾也已经足够优秀。
我也曾给之前的手机解除 root 使用,体验也很好,只不过少了一些操控感
@Noah_Choi:
在以旧换新的诱惑下,我选择了三星 S10 —— 一款被 Knox 保护着而不敢轻举妄动的设备。而在使用 S10 初期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
我要不要把 Knox 熔断?
犹豫了许久,我也就这样用了许久,直到发现我似乎并没有感到任何因为「不能刷机、不能 root」而感到任何不便。那为什么以前我不 root、不刷机就觉得手机没法用呢?
也许是时间改变了这一切。以前的我去刷机的一大原因是为了让手机更好用——调整性能、转移 app、备份和恢复、个性化、精简系统等等。而随着时间推移,各大厂商都已经主动进军这些领域,我们开箱即可获得曾经需要 root 才能拥有的功能—— SoC 增强,云备份兴起、自带主题和自定义扩展功能等等,同时随着行业标准化、规范化,预装 app 卸载、隐私控制等细枝末节也已经被 Google 和品牌方融入到 Android 本身当中。
所以最后对于刷机和 root 究竟算不算 Android 系统优势这一话题,我认为要从三个维度总结:
横向比较,Android 对比其他系统,「折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纵向比较,从前的 Android 会因为能够刷机而带来巨大的功能改善,不过随着 Google 和各大品牌的完善,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刷机的优势越来越小了除了系统本身,用户这一维度则贯穿始终,对于有刷机需求的用户,这当然是巨大甚至独一无二的优势 —— 我可以不用,但有需求的话我仍然可以「折腾」Android 11 新玩法:全新交互手势引关注
来源:电脑报 作者:崔崔
最近受疫情影响,不少公司都取消了公开活动,改为线上发布,包括微软和苹果公司都已将各自的开发者大会转移到仅在线上举行,谷歌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案。本月 3 日,谷歌宣布把 I/O 大会改为仅在线上举行,但现在线上大会也被取消了。
通常,一年一度的 I/O 开发者大会可以吸引到大量的与会人员。在活动上,谷歌将推出软件更新,有时还会发布新的硬件产品。因此,对这一活动保持期待的人还不少。
这场开发者大会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谷歌会公布 Android 11,届时新系统的更多功能将跟大家见面,因此在这一消息公布后,外界普遍关注的是,谷歌将如何带来 Android 11 的发布。
毕竟,在宣布取消这次活动前,谷歌还对外发布了 Android 11 的开发者预览版,旗下的 Pixel 2、3、3a 及 4 等机型均可尝鲜体验。发布会当天谷歌也会第一时间让更多的第三方机型升级更新至新系统。不过官方表示,将在开发者博客和社区论坛中及时与用户分享 Android 更新的相关信息。
现在有关新版 Android 系统的更多功能及玩法也得以曝光。
在上个月发布的第一版 Android 11 开发者预览版中,新的名为 " Columbus" 的手势功能就已经曝光,该功能允许双击设备背面以启动语音助手、打开相机应用等。
现在,随着第二版 Android 11 开发者预览版的发布,有迹象表明该功能已在 Pixel 3 XL,Pixel 4 和 Pixel 4 XL 中进行了测试。此外,谷歌在 "Columbus" 手势中添加了两个新操作:截屏和进入多任务界面。
从他们放出的测试视频来看,双击 Pixel 机身背部可以截屏或者是进入多任务界面。
这项功能的实现完全不需要依赖额外的硬件,仅需设备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来感知用户双击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息屏状态下、相机工作状态下不会起作用,以免不必要的电量浪费以及误操作。
并且,这个功能加入了自定义设置,允许用户通过背部双击手势实现更多快捷操作。据悉,新的双击背部手势操作支持以下功能:
●关闭计时器
●启动相机
●启动 Google Assistant
●播放 / 暂停媒体
●收合状态栏
●使来电静音
●暂停闹钟
●取消固定通知
●执行 " 用户选择的操作 "
●截屏
●进入多任务界面
XDA 指出,从 Pixel 2 系列开始,Pixel 系列机型已经具备支持这项功能实现的硬件条件,而且 XDA 实测 Pixel 2 能够支持这项功能,但是能否在正式版上看到还有待时间验证。
实际上机身背面也能触控的设计并不鲜见,在 2010 年发布的摩托罗拉 XT300 就同时采用了滑盖全键盘与创新的背板触控操作设计。
而对于这项 Android 11 中加入的全新的交互手势功能,用户的态度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这可能彻底改变当下仅有全面屏操作手势的单调时代。并且目前全面屏手势也是越来越趋同,基本都处在了一个稳定的时期,没有谁的更加好用,甚至很多厂商的全面屏操作逻辑都类似,而这项功能似乎更加炫酷。也有人认为这项功能很鸡肋,那么你是怎么看的呢?
相关问答
国产手机有哪些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操作性和比好不好??-ZOL问答摩托罗拉XT300样子很好1500¥左右网络模式:GSM,WCDMA外观设计:滑盖主屏尺寸:3.0英寸240×320像素触摸屏:电容触摸屏,支持多点触控摄像头像素:320万像素...